莞尔而笑


   形容微笑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ǎn ěr ér xiào
成语注音 ㄨㄢˇ ㄦˇ ㄦˊ ㄒ一ㄠˋ
成语简拼 wee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莞爾而笑
成语英文 give a winsome smile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微笑的样子。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泄而去。”


成语典故

莞( ㄨㄢˇ wǎn )尔:微笑的样子。 意即微微一笑。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忽乎将行,指林壑而非远;莞尔而笑,览烟霞而在瞩。”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一〇:“一日,荣鹿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尔而笑。” 偏正 莞尔,微笑的样子。微微一笑。《论语·阳货》:“夫子~曰:‘割鸡焉用牛刀。’”多用于描写微笑的神态。→嫣然一笑。△也作“莞然而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水葱一类的植物,亦指用其编的席。

〔东~〕地名,在中国广东省。

〔~尔〕形容微笑,如“~~一笑”、“不觉~~”。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如此:偶~。不过~~。 那,其(指时间):~时。~后。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莞』

《唐韻》《集韻》𠀤胡官切,音桓。 《說文》草也,可爲席。 《詩·小雅》下莞上簟。 《箋》小蒲之席也。 《爾雅·釋草》莞,苻蘺。 《註》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 《禮·禮器》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設。 《前漢·東方朔傳》莞蒲爲席。 《註》莞,今謂之蔥蒲。  又姓。 《晉書·武帝紀》吳將莞恭。  又《集韻》沽還切,音關。義同。  又古丸切,音官。 《韻會》亦莞蒲也。  又東莞,地名。 《史記註》東莞在琅邪。 《綱目集覽》今沂州沂水縣,古東莞也。 《方輿勝覽》廣州路有東莞縣。  又谷名。 《水經注》高都縣有莞谷。  又戸板切,音皖。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何晏註》莞爾,小笑貌。  又《韻補》圭園切。 《韓愈詩》欲不出納,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 《六書故》作𦸌。 《篇海》作𦼍。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