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此之甚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ò cǐ zhī shèn
成语注音 ㄇㄛˋ ㄘˇ ㄓ ㄕㄣˋ
成语简拼 mcz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It couldn't be worse.(One can expect nothing beyond this.)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成语典故

见“莫此为甚”。《魏书·高允传》:“损败风化,渎乱情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要:~哭。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古同“漠”,广大。 姓。

古同“暮”。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这里,这儿:到~为止。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很,极:~好。~快。 超过:日~一日。 方言,什么:~事?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同“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莫』

《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𠀤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 《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 《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 《詩·周南》維葉莫莫。 《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註》莫,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同暮。 《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註》音暮。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 《詩·小雅》君婦莫莫。 《註》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𦱤。

『此』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𠀤音佌。 《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 《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 《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 《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 《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 《大學》此謂知本。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鴆切,音任。 《說文》尤安樂也。 《廣韻》劇過也。 《韻會》尤也,深也。 《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又《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𠀤音忍。義同。 《潘岳·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愧無獻納,尸素以甚。叶上寢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