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晋书 文苑传 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莼菜,可食。羹:汤。鲈:鲈鱼。脍:切得很细的肉。莼菜羹和鲈鱼片,都是南方风味的菜。比喻思念故乡。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有清才,善属文,但为人放纵不拘,不告诉家人自行到洛阳为大司马东曹掾。时齐王司马同执朝政。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纷,灾难不断。享有四海盛名的人想退出功名都很难,我本山林间人,不求闻达于世,你可要小心谨慎啊。”又看到阵阵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风味蔬菜,莼羹、鲈鱼脍,思乡之情顿起,说:“人生贵在随心所欲,怎能为求名爵而到千里之外受做官的束缚呢?”于是便驾车回家了。 【出典】: 《晋书》卷92《张翰传》2384页:“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例句】: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宋·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芦外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近代陈三立《遣兴二首》之一:“正有江湖鱼未脍,可堪怜几鹊来喧。” 宋·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并列 莼,野菜名。脍,切细的鱼肉。思乡辞官。语本《晋书·文苑传·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亦指家乡美味。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哉。”△用于归隐。也作“莼鲈之思”。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鱸)
细切的肉:~鲤。~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