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伟烈君通天算之学,生平著述等身,而精勤惕厉,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也。清 王韬《瀛壖杂志》卷六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著述极多,加起来有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丰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亦作“著作等身”。黄侃《文字音韵训诂笔记》:“凡轻改古籍者,非愚则妄,即令著作等身,亦不足贵也。” 主谓 著述累积起来和身子一样高。形容著述极多。语本《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毗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褒义。多用于赞美学者的成就。也作“著作等身”、“等身著作”。
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古同“贮”,居积。
附着,穿着。同“着(zhuó)”。
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zhe)”。
讲话,陈说,叙~。~评。描~。论~。综~。~职。~而不作。 修纂:著~。 循,顺行:“报我不~”。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 特指台阶的级。 种,类:这~事。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 候,待:~候。~待。 待到:~我写完。 同“戥”。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慮切,音箸。 《博雅》明也。 《中庸》形則著。 《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 《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 《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 《註》著音著作之著。 《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 《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 《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 《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 《註》著,位次也。 《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 《爾雅·釋草》味。荎著。 《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 《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 《註》著,充之以絮也。 《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 《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 《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 《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 《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 《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 《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 《直音》俗作着。
『述』《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律切,音術。 《說文》循也。 《論語》述而不作。 《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又《廣韻》著述也。 《正韻》修也,纘也,譔也。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 《禮·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 《又》述者之謂明。 《儀禮·士喪禮》筮人許諾述命。 《註》旣受命而申言之曰述。 又𨻰也。 《孟子》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 又冠名。 《後漢·輿服志》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爲述。記曰:知天者冠述。 又通作術。 《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 《註》術,當爲述。 又姓。 《風俗通》魯大夫仲述之後。 又叶樹僞切,音瑞。 《曹植·酒賦》安沈湎而爲娛,非往聖之所述。闢酒誥之明戒,同元凶之三季。
『等』《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類也,比也,輩也。 《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 《禮·曲禮》見同等不起。 又齊也。 《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 又等級也。 《禮·樂記》則貴賤等矣。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等列。 又稱量輕重也。 《孟子》等百世之王。 《史記·夏本紀》四岳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又《篇海》等𠋫,待也。 又《說文》齊𥳑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 又《字彙補》發等沐樹也。 《王褒·僮約》焚槎發等。 又佛書有方等經。 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齊也。 又叶補里切。 《韓愈·許國公神道𥓓銘》養安蒲坂,萬邦作等。與宰字叶。宰,獎里切。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