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战国楚.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后以“葬身鱼腹”指淹死于水中。明.杨柔胜《玉环记.途遇韦皋》:“宁可葬身鱼腹,决不效于飞。”冯德英《迎春花》八:“不幸船遇强风骇浪,翻进沧海,全家葬身鱼腹。” 述补 淹死于水中,尸体为鱼所食。语本《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冯德英《迎春花》8:“不幸船遇强风骇浪,翻进沧海,全家~。”△贬义。多用于指称溺水而死。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埋~。土~。火~。海~。~送。~礼。~仪。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唐韻》《集韻》《正韻》𠀤則浪切,音髒。 《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 《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又《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 又《正韻》兹郞切,音臧。 《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腹』《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