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蒲:蒲草;牒:片、竹片等。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牒,编用写书。”
蒲:水生植物名,可以织席。牒(dié蝶):古代的书板。路温舒,字长君,西汉钜鹿东里(今河北衡水西南)人,他父亲是乡里的看门人。因家境贫寒,路温舒从小牧羊。他在水泽旁摘采蒲叶编成蒲简,练习写字。由于刻苦读书学习,后来历任县狱史、廷狱奏曹掾、太守等职务。后以此典作为勤奋学习、刻苦上进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51《路温舒传》2367页:“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颜师古注曰:“小简曰牒,编联次之。” 【例句】: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南朝陈·江总《建初寺琼法师碑》:“并编柳成简,题蒲就业,学非方朔,无待冬书。” 北朝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子云犹汗简,温舒正削蒲。”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每蟋蟀凄吟,映素雪于书帐;莎鸡振羽,截碧蒲于翰池。” 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编蒲曾苦思,垂竹愧无名。” 唐·李瀚《蒙求》:“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 指“菖蒲”:~节。~月(指农历五月)。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古同“匍”,匍伏。 姓。
文书,证件:通~。度~。尺~。
用笔作字:~字。~作。编~。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𤰞。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牒』《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疊。 《說文》札也。从片,枼聲。 《廣韻》書板曰牒。 《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 《疏》牒,札也。 《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 《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 《註》小簡曰牒。 又《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 《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又《玉篇》譜也。 《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 《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又《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又《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 《註》牒卽今疊布。 又《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又《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 又《韻會》訟辭亦曰牒。 《說文》本作𤗣。 《韻會》通作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