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虫忘辛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ǎo chóng wàng xīn
成语注音 ㄌ一ㄠˇ ㄔㄨㄥˊ ㄨㄤˋ ㄒ一ㄣ
成语简拼 lcw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蓼蟲忘辛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成语典故

《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形容植物高大。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辣:~辣。五~。 劳苦,艰难:~苦。~劳。 悲伤:~酸。 天干的第八位,用于作顺序第八的代称:~亥革命。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蓼』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 《說文》辛菜。 《詩·周頌》予又集于蓼。 《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 《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 《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 《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 《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 《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 《詩·小雅》蓼蓼者莪。 《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 《大人賦》糾蓼叫奡。  又《通鑑》蓼侯孔臧。 《史炤·釋文》蓼音六。 《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𦾷。 《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𠇍作。

『虫』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蛇虺。 《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 《楚辭·大招》王虺騫只。 《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 《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 《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 《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 《詩·邶風》虺虺其雷。 《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 《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 《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

『忘』

《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 《說文》不識也。 《增韻》忽也。  又遺也。 《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 《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又善忘,病也。 《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又坐忘,無思慮也。 《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妄。 《韻會》棄忘也。 《增韻》遺忘也。 《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又志不在也。 《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 《註》志不在于歃血也。  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 《說文》从心从亡。會意。

『辛』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新。 《說文》秋時萬物成而熟,金剛味辛,辛痛卽泣出。 《徐曰》言萬物初見斷制,故辛痛也。 《書·洪範》金曰從革,從革作辛。 《白虎通》金味所以辛者,西方煞傷成物,辛所以煞傷之也,猶五味得辛乃委煞也。  又歲、月、日之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月在辛曰塞。 《禮·月令》其日庚辛。 《註》辛之言新也。 《前漢·律歷志》悉新于辛。 《史記·律書》言萬物之辛生也。  又《正韻》葷味也。 《風土記》元旦,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而食之,名五辛盤,取迎新之意。  又股象也。 《說文》辛承庚,象人股。 《徐曰》辛漸揫斂,故象人股,漸焦殺也。  又養筋之味也。 《周禮·天官》以辛養筋。 《註》辛,金味,金之纏合異物似筋,人之筋亦纏合諸骨,故以辛養之也。  又《正韻》苦辛,取辛酸之意。 《李白詩》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 《杜甫詩》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又高辛,古帝號。  又姓。 《史記·夏本紀贊》夏啟封支子于莘,因聲近攺爲辛。  又少辛,藥名。 《本草》卽細辛也。  又叶宵前切,音先。 《焦仲卿詩》奉事循公姥,進退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正字通》按《說文》徐註,泣出象股之說,與𨐌義反。壬癸繼辛,天道剝中有復,秋德義中寓仁,非偏屬斷制焦殺。徐曲附《說文》,非。  又《爾雅》重光𨐌,《史記》攺昭陽。昭陽癸,《史記》攺尚章。上章庚,《史記》攺商橫。當有譌誤。舊註:重光一曰昭陽,使不知者疑。《爾雅》歲陽在𨐌有二名,亦非。本作𨐌,《字彙》譌省作辛,與辛音愆字形相溷,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