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ǔ sì chū xiá
成语注音 ㄏㄨˇ ㄙˋ ㄔㄨ ㄒ一ㄚˊ
成语简拼 hsc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The tigers and rhinoceros escaped from the corral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成语典故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子。老虎和兕从木笼子里跑出来。比喻主管者没有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也比喻恶人逃脱。语本《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主谓 柙,笼子。兕,犀牛一类的野兽。虎、兕从笼子里逃出来,形容监守渎职。语本《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例]刑警队长对小刘说:你一定要盯住这个嫌疑对象,不能放过他,放了他就是~。△贬义。多用于形容不负责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觥〕古代一种酒器。 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离开:~发。~轨。~嫁。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发生:~事。 显露:~现。~名。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来到:~席。~勤。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显得量多:这米~饭。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关闭猛兽的笼槛,亦指押解犯人的囚笼或囚车。 古同“匣”,收藏东西的器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兕』

《唐韻》徐姊切《集韻》《韻會》序姊切,𠀤音祀。 《說文》狀如野牛而靑。象形。本作𤉡。 《爾雅·釋獸》兕似牛。 《註》一角,靑色,重千斤。 《疏》其皮堅厚,可制甲。交州記,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 《儀禮·鄕射禮》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 《註》兕,獸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兕甲六屬。  又,兕甲壽二百年。 《韻會》陸佃云:兕善抵觸,故先王制罰爵以爲酒戒。 《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 《傳》兕觥,角爵也。

『出』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𠀤春入聲。 《說文》進也。 《廣韻》見也,遠也。 《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又生也。 《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 《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又《周禮·秋官·大司𡨥》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 《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又《增韻》斥也。 《正韻》亦作黜絀。  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𠀤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又叶尺僞切,吹去聲。 《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又叶敕律切,音黜。 《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又《韻補》叶側劣切,音茁。 《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又叶赤知切,音侈。 《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又叶赤至切,音熾。 《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字彙補》傳奇中一迴爲一齣,俗讀作尺。或云本是齝字,譌作齣也,蓋齝,乃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今傳奇進而復出,故有取于齝云。

『柙』

《唐韻》胡甲切《集韻》《韻會》《正韻》轄甲切,𠀤音洽。 《廣韻》檻也,以藏虎兕。 《𥡆天子傳》七萃之士高奔戎捕虎,生獻之,天子命爲柙養之東虞。  又《管子·中匡》生縛管仲,而柙以予齊。  又《莊子·刻意篇》有干將之劒者,柙而藏之。或作𣘭。  又木名。 《左思·吳都賦》木則楓、柙、豫、章。 《李善註》楓、柙皆香木名。  又《說文》烏匣切。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