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狼孙


   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ǔ zǐ láng sūn
成语简拼 hzl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王延凑传赞》:“虎子狼孙,茫茫黔首,于何叫阍。”


成语典故

《旧唐书?王延凑传赞》:“虎子狼孙,茫茫黔首,于何叫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

儿子的儿子:~子。~女。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姓。

古同“逊”。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狼』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 《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 《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 《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 《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 《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狼戾,猶狼藉也。  又《周禮·秋官》條狼氏。 《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 《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 《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 《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 《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 《爾雅·釋草》孟狼尾。 《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 《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 《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𠀤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 《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