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掷龙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ǔ zhì lóng ná
成语简拼 hzln
成语字数  4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扔,投,抛:投~。弃~。~远。

纷乱:“枝烦~而交横。” 连续;连结。 糅杂。 古通“桡”,船桨。 姓。

同“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挐』

《唐韻》《集韻》《正韻》𠀤女加切。同拏。 《說文》持也。 《莊子·漁父篇》丈挐而引其船。 《韓愈·李花詩》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挐。 《註》拏同。  又《揚子·方言》杷,宋魏閒謂之渠挐。 《轉注古音》韻書挐在魚韻,據方言則在麻韻者,亦古音也。◎按渠挐,集韻作淭𣖹。  又《唐韻》女余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居切,𠀤音袽。牽也。  又煩也。 《揚雄·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 《註》攫挐,妄有搏執牽引也。女居切。 《宋玉·九辯》枝煩挐而交橫。 《註》挐一作拏。煩挐,擾亂也。 《王逸·九思》吁嗟兮悲夫,散亂兮紛挐。茅絲兮同䋴,冠履兮共絇。  又姓。 《戰國策》君所用者,緤錯挐薄也。 《註》衞二臣名。  又人名。 《春秋·僖元年》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獲莒挐。 《註》女居反。  又女加反。  又《唐韻》乃亞切《集韻》乃嫁切,𠀤呶去聲。絲結亂也。  又《集韻》人余切,音如。亦持也。  又尼據切,女去聲。拘挐,不展也。互詳拏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