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明·卢象昇《与蒋泽垒先生五首》其三:“半年来某未尝在署,晨昏缺然,掷此身于红尘赤日,付八口于虎穴狼巢,无不为某称危者。”
明·卢象昇《与蒋泽垒先生五首》其三:“半年来某未尝在署,晨昏缺然,掷此身于红尘赤日,付八口于虎穴狼巢,无不为某称危者。”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洞,窟窿:孔~。石~。~居。~隙。龙潭虎~。 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 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掌~的(指地主或班主)。走~。~头。 姓。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入室(喻引进坏人)。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蜂~。~窟。匪~。~穴。 姓。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穴』《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 《說文》土室也。 《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詩·大雅》陶復陶穴。 《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又《廣韻》窟也。 《易·需卦》出自穴。 又訓爲側。 《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 《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 《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又地名。 《書·禹貢》鳥鼠同穴。 《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 《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 《註》鍚穴,麇地。 《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 《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 《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又《韻會》古穴切。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又叶胡桂切。 《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又《集韻》戸橘切。 《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 《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狼』《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 《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 《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 《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 《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 《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 《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狼戾,猶狼藉也。 又《周禮·秋官》條狼氏。 《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 《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 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 《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 《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 《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 《爾雅·釋草》孟狼尾。 《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 《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 《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𠀤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 《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
『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鋤交切,音鄛。 《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 《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又國名。 《周書序》巢伯來朝。 《傳》殷之諸侯。 又湖名。 《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又樂器。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又車名。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註》巢車,車上爲櫓。 又姓。 《廣韻》有巢氏之後。 《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又菜名。 《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又《廣韻》士稍切,音㑿。棧閣也。 又《集韻》莊交切,音𥊌。大笙也。 又《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𠀤音勦。國名。 又叶牀魚切,音鋤。 《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又叶鋤尤切,音愁。 《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