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溃鼠骇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 kuì shǔ hài
成语注音 一ˇ ㄎㄨㄟˋ ㄕㄨˇ ㄏㄞˋ
成语简拼 yksh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蟻潰鼠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成语典故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唐 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并列 像蚂蚁一样溃散,像老鼠一样惊骇。唐·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贬义。多用于形容惊逃的敌人。→抱头鼠窜 土崩瓦解 溃不成军望风披靡 ?长驱直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大水冲开堤岸:~决。~堤。 散乱,垮台:~败。~退。~散。~逃。~不成军。崩~。~乱。 肌肉组织因腐烂而破了口:~烂。~疡。

同“殨”。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胆。~目寸光。投~忌器。~辈。 隐忧:~思。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 惊起,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鼠』

《唐韻》書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暑。 《說文》穴蟲之總名也。 《廣韻》鼠,小獸,善爲盜。 《春秋·運斗樞》玉樞星散而爲鼠。 《易·繫辭》艮爲鼠。  又十二生肖之首。  又水鼠。 《雲僊雜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魚蝦。  又冰鼠。東方朔云:生北荒積冰下,皮毛柔,可爲席。  又火鼠。 《神異經》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績之,號火浣布。  又隂鼠。 《郭璞·山海經序》隂鼠生於炎山。  又耳鼠。 《山海經》丹熏山有獸,狀如鼠,以其尾飛。  又香鼠。 《字彙》河南禹州密縣雪霽山香鼠,長寸餘,齒鬚畢具香,類麝,踰大路則死。  又辟毒鼠。 《西域舊圖》大秦有辟毒鼠。  又天鼠。 《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聾。  又兀兒鼠。 《甘肅地志》涼州地有兀兒鼠者,似鼠,有鳥名木周兒者,似雀,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按此卽《尙書》同穴之鳥鼠也。  又鳥名。䖪鼠。 《山海經》栒狀之山有鳥,狀如雞而鼠毛,名曰䖪鼠。  又昌鼠,鯧鯸魚別名。  又鼠婦,蟲名。 《爾雅·釋蟲》蟠,鼠負。 《註》瓮器底蟲。 《疏》負作𧌈。陶註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 《詩·豳風》伊威在室。 《毛傳》委黍也。郭璞曰:鼠𧌈之別名。𧌈,亦作婦。  又馬直肉下曰輸鼠。 《齊民要術》相馬法輸鼠欲方。  又木名。 《爾雅·釋木》楰鼠梓。 《郭註》楸屬。  又《本草》有鼠李。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葝,鼠尾。 《註》可以染皁。 《又》𦸣鼠莞。 《註》纖細似龍鬚,可爲席。  又《正字通》山名。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  又土色。 《釋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又憂也。 《詩·小雅》鼠思泣血。亦書作癙。 《小雅》癙憂以痒。  又持兩端曰首鼠。 《史記·灌夫傳》武安君召韓御史曰:何爲首鼠兩端。 《註》首鼠,言一前一卻也。 上象齒,下象腹爪尾。俗省作䑕。楰字原刻臾作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