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窍蝇鸣


   从蚯蚓孔发出像苍蝇一样的嗡嗡叫声。比喻声响微不足道。也比喻没有多大的才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 qiào yíng míng
成语简拼 yqy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从蚯蚓孔发出像苍蝇一样的嗡嗡叫声。比喻声响微不足道。也比喻没有多大的才能。


成语示例


之事,岂可假人!~,庶不自珍? 清·黄宗羲《作文三戒·戒应酬之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轩辕弥明《石鼎联句》:“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成语典故

窍:窟窿,孔洞。从蚯蚓洞穴中发出的像苍蝇一样的嗡嗡叫声。比喻微不足道的声响。也用以谦称自己的文才。语本唐.轩辕弥明《石鼎联句》:“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蚯~〕见“蚯”。

窟窿,孔洞:七~(耳、目、口、鼻)。 喻事情的关键:诀~。~门儿。 贯通:~窕。~领天地。

〔苍~〕昆虫,种类很多,通常指家蝇,产卵在肮脏腐臭的东西上,幼虫称“蛆”。成虫能传染霍乱、伤寒等疾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蚓』

《唐韻》余忍切《集韻》《正韻》以忍切,𠀤音引。 《說文》螾或作蚓。 《禮·月令》蚯蚓出。 《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龍,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䏰。 《續博物志》蚯蚓長吟地中,江東謂之歌女。 《埤雅》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又寒蚓。詳蜸字註。  又山蚓。 《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鱗,其尾如首。 《正韻》通作螾。 《集韻》亦作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