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险绝的山路。
清 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蚕丛鸟道,通其百工技艺。”
蚕丛:上古蜀王名。鸟道:鸟飞的路径。本指蜀地险峻的山路,后也泛指未开化的僻远山区。唐.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清.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蚕丛鸟道,通其百工技艺。百年之内,仁义渐摩,德威并布,次第而郡县其地。” 并列 极其险绝的山路。清·戴名世《纪红苗事》:“开其~,通其百工技艺。”△用于描写边郡蔽塞。
昆虫,有“家蚕”和“柞(zuò)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织绸缎。“柞蚕”吃柞树叶,丝可织茧绸:~丝。~茧。~食。~宝宝(蚕的爱称)。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唐韻》《集韻》《正韻》𠀤他典切,音腆。 《爾雅·釋蟲》螼蚓,蜸蚕。 《註》卽䖤蟺,江東呼寒蚓。 《篇海》俗用爲蠶字,非。 《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𠀤音𨅔。絲蟲也。 《說文》任絲也。 《詩·豳風》蠶月條桑。 《書·禹貢》桑土旣蠶。 《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 《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 《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 《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 《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 《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 《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 《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 《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 《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 《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 《本草》治腫脹。
『道』《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