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蜂针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é kǒu fēng zhēn
成语注音 ㄕㄜˊ ㄎㄡˇ ㄈㄥ ㄓㄣ
成语简拼 skfz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虵口蜂針
成语英文 venomous heart(as fierce as the mouth of a snake or the sting of a bee)
成语俄文 ядовитый(вредный)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成语示例


他是一个蛇口蜂针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并列 蛇的嘴和蜂的刺。比喻最毒辣的事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委(wěi )~〕见“委2”。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拥。~聚。~集。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线。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 用针扎治病:~灸。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蛇』

《唐韻》食遮切,音茶。 《集韻》《韻會》𠀤時遮切,音闍。毒蟲也。 《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 《疏》蛇,北方水物。 《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 《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 《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 《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 《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 《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 《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 《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 《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  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詩·召南》委蛇委蛇。 《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 《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 《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 《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 《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 《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佩觿》蛇字從也,誤。

『口』

《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蜂』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