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王莽传论》:"紫色鼃声,余分闰位。"后以"蛙音闰位"或"鼃音闰位"谓以伪乱真。
《汉书.王莽传论》:"紫色鼃声,余分闰位。"后以"蛙音闰位"或"鼃音闰位"谓以伪乱真。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俗称“田鸡”)。牛~。~泳。~人。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信息,消息:~信。佳~。~讯。
所处的地方:座~。部~。~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于。 职务的高低:地~。职~。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篡~。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百~数。 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诸~。各~。几~客人。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哇。 《說文》蝦蟆屬。 《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 《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 《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又《韻會》淫也。 《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 《註》淫蛙之聲。 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 《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 《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 《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䕃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𠀤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位』《廣韻》于愧切《集韻》于累切《韻會》喩累切《正韻》于位切,𠀤音壝。 《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 《廣韻》正也。 《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 《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 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 《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 《註》出位而揖,禮以變爲敬也。 又所也。 《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 《朱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姓。明位安。 又高麗人呼相似爲位。見《三國志》。 本作㑀。俗作位。㑀字原刻从亻从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