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鸣鸱叫


   鸱:鸱鸟。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ā míng chī jiào
成语注音 ㄨㄚ ㄇ一ㄥˊ ㄔ ㄐ一ㄠˋ
成语简拼 wmcj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蛙鳴鴟叫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鸱:鸱鸟。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韩愈《平淮西碑》清·储欣评:“段文昌以骈四俪六蛙鸣鸱叫之音,易钧天之奏,真不识人间有廉耻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俗称“田鸡”)。牛~。~泳。~人。

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顾。~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呼喊:~喊。~嚣(呼喊,吵闹)。~阵。~座(戏曲或演员能吸引观众,看的人多)。~苦不迭。鸣冤~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哇。 《說文》蝦蟆屬。 《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 《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 《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又《韻會》淫也。 《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 《註》淫蛙之聲。  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叫』

《唐韻》《正韻》吉弔切《集韻》《韻會》古弔切,𠀤音訆。 《說文》嘑也。 《詩·小雅》或不知叫號。 《釋文》叫本又作嘂。  又叫叫,遠聲也。 《揚雄·解難》大語叫叫。  又叫奡,高舉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糾蓼叫奡。  又色叫。 《麈史》王德用召入兩府,有干薦舘職者。王曰: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爲色叫,本此。  又《集韻》《韻會》𠀤古幼切,音救。 《集韻》聲也。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郭象讀。 《前漢·昌邑王傳》遂叫然號曰。 《玉篇》同噭。 《集韻》或作嘄𠶼。 俗作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