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煤尾


   蛛网与灰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沉孝子负骨归葬事》:“幸此书仅存,后之人掇拾於蛛丝煤尾中,尚得发幽阐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ū sī méi wěi
成语简拼 zsm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蛛网与灰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沉孝子负骨归葬事》:“幸此书仅存,后之人掇拾於蛛丝煤尾中,尚得发幽阐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蜘蛛”:~网。~丝马迹。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 〈方〉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在后面跟:~随。~追。 量词,指鱼:三~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蛛』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𠀤音誅。 《說文》蜘蛛也。本作鼄。 《唐韻》䵹鼄,網蟲。《字說》云: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誅義者也。今文作蛛。 《爾雅疏》蟗,卽䵹鼄別名也,又名鼄蝥。今江東呼蝃蝥。 《說文》謂之鼄蝥,作網鼄蝥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鼄蝥。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䵹鼄,或謂之蠾𧍳。北燕、朝鮮冽水之閒謂之蝳蜍。郭璞云: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網公。其在地中布網者,名土䵹鼄。其作網絡幕草上者,名草䵹鼄也。 《關尹子·三極篇》聖人師蜘蛛立網罟。 《西京雜記》蜘蛛集而百事喜。 《埤雅》蜘蛛布網如罾,其絲右繞。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轉,亦自然之理。 《爾雅翼》春月游絲有長數丈許者,皆蜘蛛所爲也。蝥字从敄从黽作。

『煤』

《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𠀤音枚。 《玉篇》炱煤。 《廣韻》炱煤,灰集屋也。 《呂氏春秋》嚮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  又《正韻》煙墨。  又石炭曰煤。詳炭字註。

『尾』

《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