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蛤蟆夜哭的做法让人讨厌
《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蟆”读轻声)。
〔蛤(há)~〕见“蛤”。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晚。日日~~。~阑(夜将尽时)。~盲。~幕。~宵。~话。~袭。~行(xíng )。~战。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
《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𠀤音鴿。 《玉篇》蚌蛤也。 《禮·月令》雀入大水爲蛤。 《國語註》小曰蛤,大曰蜃。 《前漢·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註》似蚌而圓。 《大戴禮》蚌蛤龜珠,與月盈虧。 又魁蛤。 《韻會》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 又文蛤。 《夢溪筆談》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 又靈蛤。 《酉陽雜俎》仙藥有白水靈蛤。 又萬年蛤。 《飛燕外傳》眞臘夷獻萬年蛤。 又山蛤。 《本草》在山石中藏蟄,似蝦蟇而大,黃色,能吞氣飮風露。 又蝦蛤,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 又蛤魚,蛙名。 《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 《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 又蛤解。 《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詳蚧字註。 又蛤蜊,見蜊字註。 《韻會》作𧊧,从虫合聲。
『蟆』《唐韻》莫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加切,𠀤音麻。 《說文》蝦蟆也。詳蝦字註。 又《唐韻古音》讀謨。 《易林》穴有狐烏,坎生蝦蟆。 又《韻補》眉波切。 《白居易詩》蠢蠢水中物,無用者蝦蟆。地旣蕃其生,使之族類多。 又《韻會》末各切,音莫。蟲名,山南多饒此物,如蚊而小,攢聚映日,齧人作痕。 《六書正譌》蝦蟆,字俗作䗫,非。
『夜』《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𠀤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 《夏小正》時有養夜。 《註》猶言永夜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 《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 《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又宣夜,窺天之器。 《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又夜明,祭月之坎。 《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又武宿夜,武舞曲名。 《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又子夜,晉曲名。 《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又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又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又《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又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又不夜,城名,在西夏。 《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 《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又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 《古詩》築此長夜室。 又嘉夜,草名。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𦶜蘭芳。 《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 《楊愼·轉注》作液,非。 又姓,見《通志》。 又《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又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又通御韻。 《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又古通箇韻。 《𨻰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𠀤作叶,非。 又叶羊洳切,音豫。 《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又叶以灼切,音龠。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 《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𡗜省聲,亦作𡖍。
『哭』《廣韻》《集韻》《韻會》𠀤空谷切,音㲄。 《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發聲。 《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