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歌獠语


   南方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讲话声。 宋 张耒 《鸣蛙赋》:“若 羌 丝野鼓,杂乱无节兮,又似夫蛮歌獠语,诡怪之迭作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án gē liáo yǔ
成语简拼 mgl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南方少数民族的歌声和讲话声。 宋 张耒 《鸣蛙赋》:“若 羌 丝野鼓,杂乱无节兮,又似夫蛮歌獠语,诡怪之迭作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面貌凶恶:~面。~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 夜间打猎:“于是乃相与~于蕙圃”。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说:细~。低~。

告诉:不以~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蛮』

《直音》蠻字省文。 《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𠀤音獌。 《玉篇》南夷名。 《書·禹貢》三百里蠻。 《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 《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 《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 《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 《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 《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 《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 《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 《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 《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叶音眠。 《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歌』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柯。 《說文》詠也。 《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 《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 《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 《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 《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又曲合樂也。 《詩·魏風》我歌且謠。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又《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又《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又鐘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又山名。 《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又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叶古賀切,音過。 《左貴𡣕·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又叶居之切,音姬。 《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又叶斤於切,音居。 《柳宗元·饒娥𥓓辭》鄱民哀號,或以頌歌。齊女色憂,傷槐罷誅。 《說文》或作謌。 《集韻》或作𡃭。

『獠』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照切,音療。 《說文》本作𤢙,獵也。从犬,尞聲。  又《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廣韻》夜獵也。 《爾雅·釋天》宵田爲獠。 《註》今江東呼獵爲獠。或曰卽今夜獵載鑪照也。 《管子·四稱篇》獠獵畢弋。 《司馬相如·子虛賦》乃相與獠於蕙圃。 《集韻》或作䝤𤢸。  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皓切,𠀤音老。 《集韻》西南夷謂之獠。或作僚㺐。  又《廣韻》張絞切《集韻》《類篇》竹絞切,𠀤音杳。 《廣韻》本作䝤。 《集韻》或作㺐。互詳豸部䝤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