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白鹤堂时文集》:“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中国朝代名:~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品质低劣:卑~。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 两样,别的:~话。不~价。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侣。~尼。~人。~众。~俗。高~。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𠀤音屬。 《說文》葵中蠶也。 《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 《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 《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鄙』《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比。 《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 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 又《廣韻》邊鄙也。 《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註》鄙,鄭邊邑。 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 《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 《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 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前漢·董仲舒傳》或仁或鄙。 又嗇於財者曰鄙吝。 俗作鄙、𨝣。
『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 《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 《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註》謂兼二職。 《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 《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 《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𠄠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𠄞𠄠𠄟二。
『僧』《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𠀤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 《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 又《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 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 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