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mí dié cāi
成语注音 ㄈㄥ ㄇ一ˊ ㄉ一ㄝˊ ㄘㄞ
成语简拼 fmd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蜂迷蜨猜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


成语典故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明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按,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作“蜂识莺猜”。 并列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爱。元·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葩小,不许~。”△多用于思念方面。也作“蜂识莺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拥。~聚。~集。

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信。~糊。~津。~惘。~蒙(a.昏暗看不清;b.神志模糊不清;e.使迷惑,受蒙蔽)。执~不悟。 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恋。入~。 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棋~。革新~。 使人陶醉:景色~人。

〔蝴~〕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亦作“胡蝶”;简称“蝶”,如“彩~”,“~骨”(人的头骨之一),“~泳”(游泳的一种姿势,亦是游泳项目之一,形似蝶飞)。

推测,推想:~测。~断。~透。~中(zhòng)。~想。~度(duó)。 疑心,嫌疑:~疑。~忌。~嫌。~拳(饮酒时助兴的游戏。亦称“划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蜂』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𧓶。

『迷』

《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𠀤音麛。 《說文》惑也。 《易·坤卦》先迷後得。 《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 《詩·小雅》俾民不迷。

『蝶』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 《說文》本作蜨,蛺蜨也。俗作蝶。 《玉篇》蝴蝶。 《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蝴蝶。  又《齊物論》莊周夢爲蝴蝶。 《古今注》蛺蝶,一名野蛾,一名風蝶,江東呼爲捷末。其大者名爲鳳子,亦名鳳車,名鬼車,生江南柑橘園中。  又紺蝶,遼東人呼爲紺幡,一曰童幡,一曰天雞。 《爾雅翼》今菜中靑蟲,當春時緣行屋壁或草木上,以絲自圍,一夕視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蛻爲蝶出矣。滕王圖畫蛺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來,菜花子之目。 《北史·魏收傳》收輕薄,時人號曰驚蛺蝶。 《詩話總龜》謝逸有蝶詩三百首,人呼爲謝蝴蝶。  又《廣韻》他協切,音帖。蝶蹋,蟲名。

『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倉才切,音偲。 《說文》恨賊也。 《揚子·方言》猜,恨也。 《左傳·僖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註》兩無猜恨。  又《玉篇》疑也,懼也。 《左傳·昭七年》雖吾子,亦有猜焉。  又《小爾雅》猜,很也。 《史記·吳起傳》猜忍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