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里藏刀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ì lǐ cáng dāo
成语注音 ㄇ一ˋ ㄌ一ˇ ㄘㄤˊ ㄉㄠ
成语简拼 mlcd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蜜裏藏刀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成语典故

谓外表和善而暗中狠毒。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主谓 表面和善而内里狠毒。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多用于形容奸诈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丸。 甜美:甜言~语。口~腹剑。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古同“臟”。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蜜』

《唐韻》彌畢切《集韻》《韻會》覓畢切《正韻》覓筆切,𠀤音謐。 《說文》蠭甘飴也。 《楚辭·招魂》瑤漿蜜勺。 《魏文詔》蜀人作食,喜著飴蜜。  又《爾雅翼》土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南方地濕,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 《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 《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 《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藏』

《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𠀤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 《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 《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 《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 《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𠀤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

『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𠀤到平聲。 《說文》兵也。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