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螗:蝉;沸:沸腾。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比喻纷扰不宁
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见“蜩螗沸羹”。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而彼一无所闻焉。”
古书上指蝉:~甲(蝉蜕)。世事~螗。
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点。~水。~涌。~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 波涌的样子:~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 《玉篇》蟬也。 《詩·豳風》五月鳴蜩。 《大雅》如蜩如螗。 《傳》蜩,蟬也。螗,蝘也。 《疏》《釋蟲》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陸璣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 《爾雅·釋蟲》蜩,蜋蜩。 《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 《又》螗蜩。 《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 《又》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截,似蟬而小,靑色。 《又》蝒,馬蜩。 《註》蜩中最大爲馬蟬。 《又》蜺,寒蜩。 《註》寒螿也。似蟬而小,靑色。 《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又蜩甲,蟬蛻也。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又徒弔切,音掉。蜩蟉,龍首動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蜩蟉偃蹇怵𤟭以梁倚。 又《韻補》𨻰留切,音儔。 《王褒·九懷》林不容兮鳴啁,余何留兮中州。陶嘉月以總轡,搴玉英兮自修。 《玉篇》一作𧊓。
『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蜩螗,蟬也。 《詩·大雅》如蜩如螗。詳蜩字註。 《增韻》通作螳,非。
『羹』《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味切,音芾。涫也。 《詩·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 《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又井名,潭名。 《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 《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𠀤音拂。灑也。 又觱沸,泉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駭波鴻沸。 又怒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 《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 《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集韻》或作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