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冠豸绣


   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蝉冠,貂蝉冠;豸绣,绣着獬豸的补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吕湛恩 注:“《汉官仪》:‘制,侍中惠文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蝉取居高饮洁,貂取内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án guān zhì xiù
成语简拼 cgzx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古代御史大夫的冠服。蝉冠,貂蝉冠;豸绣,绣着獬豸的补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吕湛恩 注:“《汉官仪》:‘制,侍中惠文冠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注:‘蝉取居高饮洁,貂取内劲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军。 姓。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獬~〕见“獬”。 解决。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冠』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 《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 《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 《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 《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𩑞胡,遂制冠冕纓緌。  又姓。 《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官去聲。 《禮·曲禮》二十曰弱冠。 《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 《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 《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  又爲衆之首曰冠。 《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爲冠。 《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  又姓。 《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冠先。  又叶俱倫切,音麇。 《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  又《韻補》叶居員切,眷平聲。 《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冠。  又叶扃縣切,音睊。 《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游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豸』

《唐韻》池爾切《集韻》《韻會》丈尒切,𠀤音坁。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集韻》亦作𧋈。  又《說文》獸長𦟝,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 《註》徐鍇曰:豸豸,背隆長貌。  又解也。 《左傳·宣十七年》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 《註》豸,解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陂池貏豸。 《文選·李善註》貏豸,漸平貌。  又嫋娜也。 《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跐豸。 《註》跐豸,姿狀嫋娜也。  又《正韻》丈几切,音跱。義同。  又《廣韻》宅買切《集韻》《韻會》丈蟹切,𠀤音𥍪。與廌通。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 《後漢·輿服志》法冠,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故以爲冠。 《佩觿集》蟲豸之豸爲獬廌。 《廣韻》同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