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议史臣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议史臣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明 张居正《议处史职疏》:“议史臣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常朝,记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近上,便于观听,即古螭头载笔之意。”
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头。 古同“魑”,魑魅。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充满:怨声~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姓。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𠀤音摛。 《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 《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 《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又螭頭。 《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又螭紐。 《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又馬名。 《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又《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叶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正韻》亦作彲。 《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 《韻會》亦作離。 《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又與魑通。 《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 《註》山神,獸形。 又通摛。 《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笔』《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