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兵布阵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bīng bù zhèn
成语注音 ㄒ一ㄥˊ ㄅ一ㄥ ㄅㄨˋ ㄓㄣˋ
成语简拼 xbb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行兵布陣
成语英文 array troops for battl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老僧有兵书一册,内有传枪之法,并行兵布阵妙用。今赠与令郎,用心温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成语典故

行兵:出兵。交战时布置战斗阵势。《说岳全传》四回:“老僧有兵书一册,内有传枪之法,并行兵布阵妙用。”亦作“行兵列阵”。《杨家将》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见“排兵布阵”。《说岳全传》4回:“老僧有兵书一册,内有传枪之法,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 流传,散播:~道。~施。 做出安排:~置。~景。~局。 姓。

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线。~势。严~以待。 战场:~地。~亡。冲锋陷~。 量词,指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发。~痛。下了一~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兵』

《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𠀤丙平聲。 《說文》械也。 《增韻》戎器也。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 《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 《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 《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 《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 《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𡨥曰兵。 《註》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  又必良切,音浜。 《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𨻰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銘》相時隂陽,制兹利兵。始與淸、呈、形、靈爲韻。《𨻰思王·孟冬篇》武官誡田,講旅統兵。與淸、停爲韻。《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與淸、城、名、聲爲韻。《明帝·苦寒行》雖有吳蜀𡨥,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又《韻補》叶犇謨切,音逋。 《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故切,音抪。 《說文》布枲,織也。 《廣韻》布,帛也。 《小爾雅》麻紵葛曰布。 《釋名》布,布也。布列衆縷爲經,以緯橫成之也。  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盡用之也。 《易·說卦》坤爲布。 《詩·衞風》抱布貿絲。 《傳》布,幣也。 《疏》此布幣謂絲麻布帛之布。幣者,布帛之名。 《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布之衣。  又泉也。 《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 《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 《前漢·食貨志》布貨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 《註》師古曰:布亦錢耳。謂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  又《廣雅》布,施也。 《莊子·列禦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  又《玉篇》𨻰列也。 《書·康王之誥》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乗黃朱。 《傳》皆𨻰四黃馬朱鬣,以爲庭實。 《左傳·昭十六年》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註》布,𨻰也。  又《廣雅》布,散也。 《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 《註》布路,分散。  又《爾雅·釋天》祭星曰布。 《註》布,散祭於地。  又《廣雅》布,班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布似布,帛似帛,華山有之。 《註》草葉中有象布帛者,因名。  又藥名。 《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綸布。生南海,葉如手大,似薄葦,紫赤色。  又金布,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師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篇名。  又懸泉激流曰瀑布。 《孫綽·天台賦》瀑布飛泉以界道。  又露布。 《續博物志》露布,捷書別名,以帛書揭之於竿,欲天下知聞也。  又姓。 《晉書·陶侃傳》江夏布興。  又複姓。 《史記·趙世家》姑布子卿。 《註》司馬彪曰:姑布,姓。  又與尃通。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專結縷。 《註》徐廣曰:尃,古布字。 《漢書》作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