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牧且荛


   ◎ [collecting grass and banches while cowherding] 一边放牛,一边打柴。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mù qiě ráo
成语简拼 xmqr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 [collecting grass and banches while cowherding] 一边放牛,一边打柴。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放养牲口:~童。畜~。~场。放~。游~。~民。~歌。~群。 治:~民(治理人民)。 古代治民之官:州~。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姓。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多的样子。 农历六月的别称。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古同“趄”,趑趄。

柴草,割柴草:行牧且~。 采柴草的人:刍~(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在野之士)。~竖。 “芜菁”的别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牧』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目。 《說文》本作𤘴,養牛人也。从攴牛。 《玉篇》畜養也。 《廣韻》放也,食也。 《揚子·方言》牧,飤也。 《註》謂放飤牛馬也。 《書·禹貢》萊夷作牧。 《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 《詩·小雅》爾牧來思。 《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又《夏官·校人》夏祭先牧。 《註》始養馬者。  又牧師掌牧地。 《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註》牛曰牧,馬曰圉。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  又《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 《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 《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又《易·謙卦》謙謙君子,𤰞以自牧也。 《註》牧,養也。  又《小爾雅》牧,臨也。 《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 《韻會》治也。 《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 《傳》九州牧監。  又《呂𠛬》非爾惟作天牧。 《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 《註》牧,州長也。 《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又《詩·邶風》自牧歸荑。 《傳》牧,田官也。  又《禮·月令》舟牼覆舟。 《註》主舟之官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註》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又《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 《註》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又《廣韻》使也。  又《爾雅·釋畜》黑腹,牧。 《疏》牛黑腹者名牧。  又《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 《註》牧,衞邑。  又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人名。 《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 《註》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 《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又一曰畜牧。 《書·禹貢》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又叶莫狄切。 《詩·小雅》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叶六直切,載叶節力切。

『且』

《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𠀤音跙。借曰之辭。 《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又未定之辭。 《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又也。 《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又此也。 《詩·周頌》匪且有且。 《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又姑且也。 《詩·唐風》且以喜樂。  又將也。 《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又苟且也。 《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 《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又姓。宋且謹修,明且𥳑。俗誤讀苴。  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子余切,音疽。 《說文》薦也。  又同趄。行不進也。 《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又多貌。 《詩·大雅》籩豆有且。  又蝍蛆亦曰卽且。 《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 《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 《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又語餘聲。 《詩·鄭風》士曰旣且。 《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 《詩·周頌》有萋有且。 《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