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险徼幸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成语注音 ㄒ一ㄥˊ ㄒ一ㄢˇ ㄐ一ㄠˇ ㄒ一ㄥˋ
成语简拼 xxjx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行險徼倖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成语典故

谓冒险行事以求利。章炳麟《箴新党论》: “若夫夸者使权,行险徼幸,以求一官一秩,则自古而有之。” ●《礼记·中庸》: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微幸。” 易:平地。徼: 求。幸: 谓所不当应当得而得到的。古人认为君子处于平凡的地位,没有非分之想; 小人做冒险的事,为谋求不应得到的东西。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可能遭受的灾难:危~。风~。冒~。探~。保~。铤而走~。 可能发生灾难的:~象。~情。~境。~峰。~恶。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隘。~厄。~固。天~。 存心狠毒:~毒。阴~。 几乎,差一点:~胜。~些。

同“侥”。 求。

边界:~外。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运。侥~。~存。~免。~未成灾。 福气:~福。荣~。 高兴:庆~。欣~。~甚。 希望:~勿推却。~来告语之。 宠爱:宠~。得~。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徼』

《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 《說文》循也。 《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 《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 《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 《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䍧牱爲徼。 《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 《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 《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𠀤叫平聲。 《玉篇》要也,求也。 《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 《註》徼,要也。 《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 《論語》惡徼以爲知者。 《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徼𧮬受詘。 《註》司馬彪云:徼,遮也。𧮬,倦也,謂遮其倦者。

『幸』

《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𠀤音倖。 《說文》本作𡴘。吉而免凶也。 《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 《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 《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 《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 《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晉語》德不純,而福祿𠀤至,謂之幸。 《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又冀也。 《禮·檀弓》幸而至於旦。 《註》幸,覬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 《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 《前漢·佞幸傳》但以 媚貴幸。  又姓。 《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又《韻補》古叶散。 《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 《韻會》或作𠂷。 《篇海》或作𢆎。𠂷字原作夭下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