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哀致诚


   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 āi zhì chéng
成语注音 ㄒ一ㄢˊ ㄞ ㄓˋ ㄔㄥˊ
成语简拼 xaz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成语典故

含着哀痛表达其真诚的心意。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季父:叔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悼念:~悼。默~。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样子,情趣:大~。别~。景~。兴(xìng )~。 细密,精细:~密。精~。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哀』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𠀤音唉。 《說文》閔也。 《玉篇》哀傷也。 《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 《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 《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 《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 《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 《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 《姓譜》宋有哀長吉。 《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 《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叶於希切,音衣。 《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又》山有蕨薇,隰有𣏌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致』

《廣韻》《集韻》𠀤陟利切,音躓。 《說文》送詣也。 《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 《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 《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  又招致也。 《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 《易·繫辭》備物致用。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 《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  又納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 《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又傳致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箋》祝於是致孝孫之意,告尸以利成。  又極也。 《書·盤庚》凡爾衆,其惟致告。 《傳》致我誠,告汝衆。 《禮·禮器》有放而不致也。 《疏》致,極也。  又《禮·樂記》致樂以治心。 《註》致,猶㴱審也。  又委也。 《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 《論語》事君能致其身。 《朱註》致,猶委也。  又誠也。 《老子·道德經》其致之。 《註》致,誠也。  又挑戰曰致師。 《左傳·宣十二年》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爲右,以致晉師。 《疏》致師,致其必戰之志。  又態也。 《水經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 《六帖》崔遠風致整峻。 《王縉詩》自然成高致。  又至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 《疏》訓致爲至,夢之所至也。  又制也。 《管子·白心篇》以致爲儀。 《註》致者,所以節制其事,故爲儀。  又《易·繫辭》一致而百慮。 《疏》所致雖一,慮必有百,言慮雖百種,必歸於一致也。  又就也。 《老子·道德經》故致數車無車。 《註》致,就也。言人就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轝,無有各爲車者。  又《詩·大雅》是致是附。 《傳》致,致其社稷羣神。 《疏》致者,運轉之詞。  又密也。 《禮·禮器》德產之致也精微。 《註》致,致密也。 《前漢·嚴延年傳》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齊。  又與緻通。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必功致爲上。 《註》謂功力密緻也。緻至同。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利切,音稚。 《說文》密也。 《後漢·班固傳》碝磩采緻。  又《博雅》補也,練也。 《玉篇》縫補敝衣也。 《揚子·方言》襜褕,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 《註》緻縫納敝,故名之也。  又褸謂之緻。 《註》襤褸,綴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