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悲蓄恨


   衔:含着。心里藏着悲痛和仇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 bēi xù hèn
成语注音 ㄒ一ㄢˊ ㄅㄟ ㄒㄨˋ ㄏㄣˋ
成语简拼 xbx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harbour sorrow and resentmen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衔:含着。心里藏着悲痛和仇恨。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乐府诗集·蔡琰<琴曲歌辞>》:“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成语典故

见“衔悲茹恨”。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伤今感昔兮三拍成,~兮何时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伤心,哀痛:~哀。~伤。~怆。~痛。~切。~惨。~凉。~愤。~凄。~恸。~吟。~壮。~观。~剧。乐极生~。 怜悯:~天悯人。

积聚,储藏,保存:~藏。~洪。~发(fà )。~养。积~。储~。兼收并~。 存于心中:~志。~怨。~谋。~意。含~。 等待:“孰谓时之可~?”

怨,仇视:怨~。愤~。仇~。痛~。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事。悔~。遗~。抱~终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悲』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𠀤音𤰞。 《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 《詩·豳風》女心傷悲。 《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 《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 《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叶補皆切,擺平聲。 《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蓄』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𠀤音矗。積也。 《篇海》聚也,藏也。 《詩·邶風》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箋》蓄,聚美菜。  又《晉語》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註》蓄,養也。  又《廣韻》許六切,音荲。義同。 《韻會》或作稸。 《集韻》或作𧁖、𧁃。  又《通志·六書略》通作畜。畜,田畜也,而爲畜聚之畜,借音不借義。◎按《廣韻》《集韻》俱云:蓄,冬菜。而《正字通》以爲𦬒蹄菜,非是。

『恨』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𠀤音拫。 《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 《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 《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叶胡甸切,音現。 《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