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橛之变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án jué zhī biàn
成语注音 ㄒ一ㄢˊ ㄐㄩㄝˊ ㄓ ㄅ一ㄢˋ
成语简拼 xjzb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銜橜之變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明史·赵佑传》:“万一有衔橛之变,岂不为两宫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成语典故

意谓车马奔驰中有翻车危险。汉代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而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亦难矣。”颜师古注:“橛:谓车之鉤心也。衔橛之变者。言马衔或断,鉤心或出,则致倾败以伤人也。” 偏正 马衔或断,钩心或出,致发生车马倾覆的危险。比喻发生意外的事故。《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明史·赵佑传》:“万一有~,岂不为两宫忧。”△多用于描写发生意外。也作“衔橛之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小木桩:~子。 树或庄稼的残茎:残~。树~。 木制的马嚼子。 一小段:“伏惟烂木一~。佛与众生不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橛』

《唐韻》《集韻》《正韻》𠀤居月切,音厥。 《說文》杙也。一曰門梱。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 《註》橜也。蓋直一段之木也。 《列子·黃帝篇》若橜株駒。 《註》斷木。  又《詩·小雅》旣備乃事。 《疏》引漢農書云:孟春,土長冒橛,陳根可拔,耕者急發。  又馬銜曰橜。 《莊子·馬蹄篇》前有橛飾之患。 《司馬相如傳》銜橛之變。  又《篇海》橜車,鉤心木也。  又擊鼓槌也。 《山海經》有獸名夔,以其皮爲鼓,橛以雷獸之管,聲聞五百里。  又同嶡。  又《列子》姑衞切,音劌。盛肉几。 《禮·明堂位》俎,夏后氏以嶡。 《註》謂中央橫木也。通橛。  又《韻會》其月切,音掘。 《正韻》居胃切,音貴。義𠀤同。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