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衔橛之虞 ”。同“ 衔橜之变 ”。
亦作“ 衔橛之虞 ”。同“ 衔橜之变 ”。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命。 指前后相接:~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同“橛”。《説文•木部》:“橜,弋也。”《集韻•月韻》:“橜,或書作橛。”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同橛。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虞』《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愚。 《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 《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又度也。 《書·大禹謨》儆戒無虞。 《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又安也。 《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𣩵宮以安之。 又誤也。 《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又備也。 《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樂也。 《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 《趙岐註》霸者行善䘏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又《玉篇》有也,專也。 又《正韻》慮也,測也。 又官名。 《易·屯卦》卽鹿無虞。 《註》謂虞官。 《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疏》掌山(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 又縣名。 《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又姓。 《潛夫論》帝舜姓虞。 《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 《註》四人皆舜後。 《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又虞淵,地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又《韻會》元具切,音遇。 《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與㕦同。 《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又通吾。吾丘壽王。 《水經注》作虞丘壽王。 《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