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邻里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ē fāng lín lǐ
成语注音 ㄐ一ㄝ ㄈㄤ ㄌ一ㄣˊ ㄌ一ˇ
成语简拼 jfl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街坊鄰裏
成语英文 neighbour
成语日文 近所となり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成语示例


奴丈夫脾性是不好惹的,他说得来,干得去,这时怕嘈闹起来,惊动了街坊邻里,面子不知怎好见人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这衙门以外的事,不要你费心。”


成语典故

并列 同在居家附近住的人。元·无名氏《渔樵记》2折:“~听着,朱买臣养活不过媳妇儿,来厮打哩!”△多用于指邻居。→左邻右舍。也作“街坊四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道。~市。~巷。~坊。 方言,集市:赶~。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街市,市中店铺:~间。街~(邻居)。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节义~。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 古同“防”,防范。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街』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𠀤音佳。 《玉篇》四通道也。 《風俗通》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 《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又亭名。 《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又參街,谷名。 《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又天街,星名。 《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又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 《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又《廣韻》古諧切,音皆。 《集韻》均窺切,音規。義𠀤同。

『坊』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𠀤音方。邑里之名。 《演義》坊,方也,言人所在之里爲坊。漢宮有九子坊。  又《官僚備要》太子宮曰春坊。 《唐書·高宗紀》攺門下坊爲左春坊,攺典書爲右春坊。  又僧寺曰寶坊。 《宋之問·登嚴莊寺閣詩》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又地名。漢馮翊地,唐立坊州。  又姓。見《統譜》。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符方切,音房。障也,隄也。 《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註》坊祭爲八蜡之一。 《經解》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 《坊記》君子之道,譬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君子禮以坊德,𠛬以坊淫,命以坊欲。  又《集韻》甫妄切,音放。堤也。  又符訪切,房去聲。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坊。或作防。○按坊、防字義雖同,音切應別。《正字通》合方房二音爲一,幷闕去聲者,非。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