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rking]
◎ (1) [parking]
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道。~市。~巷。~坊。 方言,集市:赶~。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模糊不清:头昏眼~。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喻女子:姊妹~。 用掉:~钱。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犒赏的钱或物:~红。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姓。
《唐韻》古膎切《集韻》《韻會》居膎切,𠀤音佳。 《玉篇》四通道也。 《風俗通》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別也。 《後漢·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爲宅。 《張華詩》甲第面長街,朱門赫嵯峨。 又亭名。 《蜀志·諸葛亮傳》魏明帝使張郃拒亮,亮與郃戰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金城郡。 又參街,谷名。 《水經注》湟水又東逕允吾縣之參街谷。 又天街,星名。 《晉書·天文志》昴、畢間爲天街。 又氣街,隂髦兩傍脈動處也。 《素問》隂陽總家筋之會于氣街,而陽明爲之長。 又《廣韻》古諧切,音皆。 《集韻》均窺切,音規。義𠀤同。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花』《唐韻》《集韻》《正韻》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园』《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𠀤音岏。與刓同。 《正韻》圭角泯鑠也。 《莊子·齊物論》五者园而幾向方矣。 《集韻》同團。或作抏。 《唐韻》羽元切《集韻》于元切,𠀤音袁。 《說文》所以樹果也。 《初學記》有藩曰園。 《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 《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 又《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 《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 《又》園廛二十而一。 《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 又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文帝陵爲文園。 《司馬相如傳》爲文園令。 又《唐書·李晟傳》臣已肅淸宮禁,袛謁寢園。 又桃園,地名。 《前漢·地理志》全鳩里,其西名桃園,卽古之桃林也。 《潘岳·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園。 又袛園。 《梵書》須達多長者,建精舍,請佛住,凡千二百區,謂之祇樹園。 又東園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彙》以園公爲姓,非。 又叶于羣切,音熅。 《蘇軾·祭韓琦文》意廣才疏,將歸丘園。公治此邦,歿食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