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鉢相传


   1. 中国 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故称。《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 后魏 末,有僧 达摩 者,本 天竺 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 释迦 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1. 中国 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故称。《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 后魏 末,有僧 达摩 者,本 天竺 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 释迦 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飯~。茶~。乳~(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姓。

容貌,样子:~貌。照~。凶~。可怜~。 物体的外观:月~。金~。 察看,判断:~面。~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衣』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鉢』

《廣韻》《集韻》《韻會》𠀤北末切,音潑。 《玉篇》器也。 《蘇軾·宸奎閣𥓓》廬山僧懷璉,持律嚴甚。上常賜以龍腦鉢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瓦鐵食,此鉢非法。使者歸奏,上嘉歎。  又《梵書》自釋迦相傳有衣鉢,世相付受。後魏天竺國王子號達磨,出家入南海,齎衣鉢航海。至梁詣武帝,隱嵩山少林寺,以其法傳慧可。  又凡物相傳,皆曰衣鉢。 《古今名賢集》和凝第十三名及第,後知舉,取范質第十三名,質往謝。凝曰:公文合在中選屈就,此傳老夫衣鉢耳。未幾,凝入相。後質拜相,有登庸衣鉢亦相傳之句。  又《蘇軾詩》傳家有衣鉢。 《註》家學有素也。  又《廣韻》亦作盋。 《前漢·東方朔傳註》盂若盋而大,俗謂盋盂。  又無花果名優曇鉢。 《廣志》狀似枇杷,不花而實。  又叶音瞥。 《蘇軾·𦡳梅詩》君行適吳我適越,笑指西湖作衣鉢。

『相』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襄。 《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 《正韻》交相也。 《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 《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 《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 《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又《唐韻》《正韻》𠀤息亮切,襄去聲。 《爾雅·釋詁》視也。 《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  又勴也。 《註》謂贊勉。 《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又《增韻》𢷤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 《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𢷤,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𢷤。  又《廣韻》扶也。 《禮·禮器》樂有相步。 《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 《左傳·昭九年》𨻰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 《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 《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 《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 《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 《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 《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 《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又官名。 《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 《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 《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 《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 《禮·曲禮》士不名家相。 《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 《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 《禮·樂記》治亂以相。 《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 《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𠋫部有相風竿。 《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𠋫祥風,以占吉凶。 《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𤰞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 《商書序》河稟甲居相。 《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 《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 《後秦》相雲。 《北齊》相願。  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又《字彙補》音禳。 《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 《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 《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 《正字通》相,俗作𥄢,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𥄢,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𥄢爲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