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ǔ quē dēng qíng
成语注音 ㄅㄨˇ ㄑㄩㄝ ㄉㄥ ㄑ一ㄥˊ
成语简拼 bqd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補闕燈檠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陶谷《清异传》:“冀州儒李大壮畏服小君,万一不遵号令,则叱令正坐,为绾匾髻,中安灯碗燃灯火,大壮屏气定体,如枯木土偶,人诨目之曰补阙灯檠。”


成语典故

偏正 灯檠,灯架。无灯架时用人充当灯架。讥讽丈夫惧怕妻子。宋·陶谷《清异传》:“冀州儒李大壮畏服小君,万一不遵号令,则叱令正坐,为绾匾髻,中安灯碗燃灯火,大壮屏气定体,如枯木土偶,人诨目之曰~。”△多用于惧内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过错:~失。 姓。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灯架,烛台:灯~。 借指灯:孤~。 矫正弓弩的器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灯』

《集韻》當經切,音丁。 《玉篇》火也。 《類篇》烈火也。 《字彙》《正字通》𠀤云俗燈字。◎按玉篇,集韻,類篇,灯燈分載,音切各異,强合爲一,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騰切,音登。 《玉篇》燈火也。 《春明退朝錄》上元然燈,自昏至畫。 《西京雜記》元夕然九華燈于南山上,照見百里。 《又》咸陽宮有靑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然鱗甲皆動,炳若列星。  又釋書以燈喻法,有傳燈錄。 《杜甫詩》傳燈無白日。  又《正字通》金燈草,一名山慈姑,醫方取此合爲丸,名玉樞丹,詳本草綱目。  又叶都郞切,音當。 《魏·敷鯨魚燈賦》寫載其形托于金燈,隆脊矜尾鬐甲舒張。 《集韻》本作鐙。 《說文》鐙,錠也。 《註》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檠』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京切,音擎。 《說文》榜也。 《唐韻》所以正弓。或作𢐧。通作㯳。 《詩·秦風》竹閉緄縢。 《釋文》弓檠曰䩛。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內之檠中。 《淮南子·修務訓》弓必待檠,而後能調。  又借作燈檠字。檠,架也。韓愈有短檠歌。  又《唐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景。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敬切,音競。檠子,疉名。 《類篇》有足所以几物,卽隔子也。 《前漢·地理志》朝鮮民飮食以籩豆。 《師古註》以竹曰籩,以木曰豆,今之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