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语注音 ㄅ一ㄠˇ ㄓㄨㄤˋ ㄅㄨˋ ㄖㄨˊ ㄌ一ˇ ㄓㄨㄤˋ
成语简拼 bzbrl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表壯不如裏壯
成语英文 Inner strength counts more than outward prowes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6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成语典故

表:外,外面。与“里”相对。 外面壮实不如里面壮实。 旧时形容妻子在家庭当好内助的重要性。语出元.罗贯中《风云会》三折:“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水浒全传》二四回:“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 树梢:林~。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表』

《唐韻》陂矯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小切,𠀤音䔸。 《說文》表,上衣也。 《玉篇》衣外也。  又外也。 《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又表異。 《書·畢命》表厥宅里。 《傳》表異其宅里。  又標也。 《晉語》置茅蕝,設望表。 《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又箋表。 《釋名》下言於上曰表。 《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又《韻會》杪也,末也。  又表表,偉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表貢。  又《集韻》俾小切,音褾。義同。  又𤰞遙切,音飇。識也。  又《韻補》博舉切。 《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