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当益壮


   犹老当益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uāi dāng yì zhuàng
成语注音 ㄕㄨㄞ ㄉㄤ 一ˋ ㄓㄨㄤˋ
成语简拼 sdy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衰當益壯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老当益壮。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衰当益壮,结草知归。瞻望恩光,无忘景刻。”


成语典故

犹老当益壮。唐 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衰当益壮,结草知归。瞻望恩光,无忘景刻。”王琦注:“《后汉书》: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见“老当益壮”。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结草知归。瞻望恩光,无忘景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微。~弱。~老。盛(shèng )~。兴(xīng )~。

等次,等级,等差:等~(等次)。 同“缞”。

增加:~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发。日~壮大。 古同“溢”,水漫出来。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衰』

《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𠀤音䙑。小也,減也,殺也。 《類篇》浸微也。 《韻會》弱也,耗也。  又《集韻》初危切,音夂。 《玉篇》等衰也。 《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又《集韻》倉回切,音崔。 《類篇》同縗,喪服也。 《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  又邑名。 《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 《註》三者皆晉邑。  又《集韻》蓑本字。 《說文》艸雨衣。秦謂之萆。 《詩·小雅》何衰何笠。 《石經》作蓑。  又《韻補》所類切,音帨。 《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年滔滔而日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說文》作𠆂。 《類篇》作𠌺。

『益』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