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孟子.公孙丑上》:“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袒裼(tǎnxī):露臂,指脱去上衣,露出内衣。裸裎(luǒchéng):裸露身体。“袒裼裸裎”,意谓赤身露体。形容极其粗野无礼。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袒裼裸裎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各从其心之所安也。” 并列 袒裼,露臂。裸裎,露身。赤身露体,形容粗野无礼。《孟子·公孙丑上》:“虽~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用于人的外表。也作“袒胸露背”、“袒胸露臂”、“袒胸露体”、“裸裎袒裼”。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露。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护。偏~。左~。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
婴儿的包被。
露出,没有遮盖:~露。~体。~裎(脱衣露体)。赤~~。~子植物。 指除了自身外,什么都不附带的:~机。~婚。
脱衣露体。 古代系玉佩的带子。
古代一种对襟单衣。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𠀤音但。袒裼也。 《禮·曲禮》冠母免,勞毋袒。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 《註》袒,左免衣也。 《疏》凡事無問吉凶,皆袒左,惟有受𠛬袒右。 又《楞嚴經》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 又《釋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 又《廣韻》丈莧切。同綻,衣縫解也。詳䘺字註。 又與襢通。詳襢字註。
『裼』《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𠀤音錫。 《爾雅·釋訓》袒裼,肉袒也。 《詩詁》去上衣曰裼。 《玉篇》脫衣見體也。 又裘單曰裼。 《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 《疏》裘上加裼衣,裼衣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之美,以爲敬也。 又他計切,音替。 《詩·小雅》載衣之裼。 《傳》褓也。 《箋》褓,夜衣也。
『裸』《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𠀤音卵。赤體。 《說文》袒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 《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又人曰裸蟲。 《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 《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 《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 《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𧝹,別作倮臝儽。
『裎』《唐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 《類篇》倮也。 《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焦氏·易林》裸裎逐狐,爲人所笑。 又《玉篇》衣揚也。 又《博雅》佩紟謂之裎。 《廣韻》裎,佩帶也。 又《揚子·方言》襌衣無袌者,謂之裎衣。 又《集韻》丑郢切,音逞。深衣也。 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鄭。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