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长补短


   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ái cháng bǔ duǎn
成语注音 ㄘㄞˊ ㄔㄤˊ ㄅㄨˇ ㄉㄨㄢˇ
成语简拼 ccb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裁長補短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成语示例


裁长补短的做法不可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成语典故

犹取长补短。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下:“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并列 取长补短。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袁彦伯之亚乎?”△多用于进德修道方面。→取长补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剪。~缝。~衣。对~。 减除,去掉一部分:~减。~军。~员。 决定,判断:~判。~夺(考虑决定)。~决。~度(duó)。~断。 安排取舍:体~。别~。独出心~。 节制,抑止:制~。独~。 杀:自~。 古同“才”,仅,方。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期。~暂。~促。~途。~命。~讯。~浅。~兵相接。~小精悍。 缺少,欠:~少。~缺。 缺点:~处。护~。取长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裁』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𠀤音材。 《說文》制衣也。 《玉篇》裂也。  又《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裁。  又節也。 《易·繫辭》化而裁之謂之變。 《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  又鑒別也。 《後漢·李膺傳》獨持風裁。  又自裁,自殺也。 《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裁。  又裁度也,與財通。 《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又通纔。 《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又《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裁也。 《穀梁傳序》準裁靡定。 《註》讀去聲。  又《韻補》叶前西切,音齊。 《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爲螻蟻之所裁。

『短』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端上聲。 《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 《徐曰》若以弓爲度也。 《廣韻》促也,不長也。 《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禮·月令》度有長短。  又長短術。 《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 《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又短功。 《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又短人。 《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 《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又凡指人過失曰短。 《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 《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又叶多卷切,音近亶。 《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又叶都眷切,音近玷。 《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 《集韻》或作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