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
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
同“裂裳裹足”。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跖劈,裂裳裹膝。” 见“裂裳裹足”。《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蹠劈,~,鹤倚哭于秦廷,七日七夜不绝声。”
破开,开了缝(fèng ):~开。~纹。~缝。~痕。~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隙。~罅(裂缝)。分~。破~。决~。割~。扯~。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着怀。
〔~~〕光明。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衣~〕衣服。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盖骨(亦称“髌骨”)。护~。屈~。~眼。~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
《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𠀤音列。 《說文》繒餘。 《徐曰》裁剪之餘也。 又《廣韻》襞裂,破也。 《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 《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 又滅裂。 《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 又《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 《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 《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 又人名。 《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說文》作𧚲。
『裳』《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𠀤音常。 《說文》下帬也。 《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詩·邶風》綠衣黃裳。 《禮·曲禮》暑無褰裳。 《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 《集韻》本作常。
『裹』《唐韻》《韻會》𠀤古火切,音果。 《玉篇》包也。 《詩·大雅》乃裹糇糧。 《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 《註》裹,猶房也。 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 《註》裹,謂草實也。 又《說文》纏也。 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 《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 《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 《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 又《韻會》楯名。 《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 《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 《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 又齧膝,良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膝。 《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