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聋做哑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āng lóng zuò yǎ
成语注音 ㄓㄨㄤ ㄌㄨㄥˊ ㄗㄨㄛˋ 一ㄚˇ
成语简拼 zlz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裝聾做啞
成语俄文 прикидываться ничего не знающим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成语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资,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装聋做哑么?”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成语典故

见“装聋作哑”。陈荫荣《兴唐传》:“我只恨那劫皇杠之人,到了这个时候,还在那儿~,真是匹夫之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穿着的衣物:服~。便~。军~。中山~。~裹。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卸~。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整~待发。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备。~置。~甲。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乔~打扮。 假作,故意做作:佯~。~相。~模作样。 安置,安放:~载。~卸。 布置,点缀:~修。~饰。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订。~帧。~裱。线~。精~。~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进行工作或活动:~活。~事。~工。~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写文:~诗。~文章。 制造:~衣服。 当,为:~人。~媒。~伴。~主。~客。看~。 装,扮:~作。~功。~派。 举行,举办:~寿。~礼拜。 用为:芦苇可以~造纸原料。 结成(关系):~亲。~朋友。

不能说话:聋~。~巴。~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嘶~。 无声的:~剧。~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炮。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咿~〕见“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做』

《正字通》俗作字,字彙租去聲。  又音佐,不知作本有去入二音,分作做爲二,非。互見作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