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日薄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 shān rì bó
成语注音 ㄒ一 ㄕㄢ ㄖˋ ㄅㄛˊ
成语简拼 xsr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be at one's last gasp(be at the point of death)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成语典故

见“日薄西山”。宋·洪咨夔《风流子》:“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姓。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西』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粞。 《類篇》金方也。 《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 《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 《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西郡。 《韻會》唐置西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西氏。 《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又《篇海》蘇前切,音先。 《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 《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又《韻補》斯人切,叶音辛。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𤣥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又《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又《廣韻》籀文作𠧧。○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日』

《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𠀤音𦨙。 《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又《韻補》叶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后作𡆠。

『薄』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