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同“复”
古代指鼎中的食物,后泛指美味佳肴:“奇珍异味天庖~。”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𠀤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𠣾。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餗』《唐韻》桑谷切《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𠀤音速。鼎實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正義》餗,糝也。八珍之膳,鼎之實也。 《周禮·天官·醢人·糝食註》糝食,菜餗蒸。 《疏》若今煮菜,謂之蒸萊也。 又《集韻》測角切,音促。義同。 《說文》本作𩱖。 《集韻》亦作𩞌𩞍。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衅』《唐韻》許覲切《集韻》許愼切,𠀤音舋。與釁同。 《玉篇》牲血塗器祭也。 《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 《註》衅,釁字也。許靳反。 《唐韻》虛振切《集韻》許愼切《韻會》許刃切,𠀤興去聲。 《說文》血祭也。象祭竈也。 《廣韻》牲血塗器祭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釁龜筴。 《疏》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 又《雜記》成廟則釁之。 《疏》謂宗廟初成,則殺牲取血以釁之,尊而神之也。 《史記·高祖紀》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 《註》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鼓曰釁。 又罪也。 《左傳·宣十二年》觀釁而動。 《註》釁,罪也。 又瑕也。 《左傳·桓八年》讐有釁,不可失也。 《註》釁,瑕隙也。 《史記·李斯傳》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 《註》索隱曰:言因諸侯有瑕釁,則忍心而剪除也。 又兆也。 《魯語》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 《註》釁,兆也。 《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告釁。 又塗也。一曰熏也。 《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 《註》以香塗身曰釁。 《周禮·春官·肆師》共其釁鬯。 《註》以鬯塗尸,使之香美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註》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前漢·賈誼傳》釁面吞炭。 《註》漆面以易貌。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又動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註》釁,動也。 又《爾雅·釋獸》獸曰釁。 《疏》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 又姓。 《正字通》周有釁夏。 又《正字通》通作舋。 《韓非子》旣蓄王資而承敵國之舋。 《前漢·高帝紀》乗舋而運。 又或作衅。 《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府庫。 《註》衅,釁字也。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又或作興。 《禮·禮器》旣興器用幣。 《註》興,當爲釁字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