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àn xìng chéng fó
成语注音 ㄐ一ㄢˋ ㄒ一ㄥˋ ㄔㄥˊ ㄈㄛˊ
成语简拼 jxcf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見性成佛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成语典故

连动 佛教认为,只要认识自身的本性就能成佛。《续传灯录·令滔首座》:“久参泐潭,潭因问:‘祖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子作么生会?’”△多用于写人的本性因果关系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变为:长~。变~。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十分之一:增产三~。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姓。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仿~〕见“仿”。 同“拂”,违背,违反。

同“弼”,辅弼。

同“勃”,兴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正切,音姓。 《中庸》天命之謂性。 《註》性是賦命自然。 《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  又《通論》性者,生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 《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  又《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  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 《孟子》堯舜性之也。  又姓。  又《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 《𨻰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

『成』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城。 《說文》就也。 《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 《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 《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 《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 《書·益稷》簫韶九成。 《儀禮·燕禮》笙入三成。 《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 《禮·檀弓》竹不成用。 《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 《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 《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 《吳語》勝未可成。 《註》猶必也。  又倂也。 《儀禮·旣夕》俎二以成。 《註》成,猶倂也。  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 《註》計要也。 《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又《司馬法》通十爲成。 《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 《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 《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 《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 《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釋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陽成,皆複姓。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韻補》叶𨻰羊切,音常。 《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勿切,音咈。 《說文》見不諟也。  又仿佛亦作彷彿,髣髴。 《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 《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 《漢書》作仿佛。  又捩也。 《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 《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  又逆也,戾也。 《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  又輝粲貌。 《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  又佛桑,花名。  又姓。明佛正。  又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  又《集韻》《正韻》𠀤蒲沒切,音浡。興起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與浡勃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弼。 《詩·周頌》佛時仔肩。 《毛傳》佛,大也。 《鄭箋》佛,輔也。  又叶方味切,音廢。 《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忤世。 《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蓋假借孔子之語也。《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