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羹见墙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àn gēng jiàn qiáng
成语注音 ㄐ一ㄢˋ ㄍㄥ ㄐ一ㄢˋ ㄑ一ㄤˊ
成语简拼 jgj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見羹見墙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既改旧观,亦资攻苦,见羹见墙,趋绳步矩。清·戴名世《樊川书院碑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


成语典故

比喻追慕前贤。清戴名世《樊川书院碑记》:“既改旧观,亦资功苦,见羹见墙,趋绳步短。”参见:○羹墙见尧 见“见墙见羹”。清·戴名世《樊川书院碑记》:“既改旧观,亦资攻苦,~,趋绳步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羹』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