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乃作负心事,知从前~,皆貌是心非。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说话走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 见“规行矩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 法则,章程,标准:~则。法~。常~。清~戒律。 格局,范围:~模。 相劝:~尽力。~谏。~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勉。 谋划:~划。~约。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姓。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尺(曲尺)。~形(长方形)。力~(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规~。 法则,规则:循规蹈~。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同“埠”,多用于地名。 姓。
《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𤬝平聲。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書·湯誓》朕不食言。 《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𠛬糾萬民,七曰造言之𠛬。 《註》譌言惑衆也。 《論語》寢不言。 《註》自言曰言。 《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 《禮·曲禮》士載言。 《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 《左傳·定四年》趙𥳑子曰:夫子語我九言。 《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 《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 《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 《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 《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 《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 《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 《詩·周南》言告師氏。 《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 《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詩·大雅》崇墉言言。 《註》高大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 《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 《韻會》或作䇾。 又官名。 《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傳》納言,喉舌之官。 《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 《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 《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 《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 《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 《宋史·劉翊傳》有言州。 《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 《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 《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又複姓。 《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𤬝。訟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和敬貌。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 《集韻》亦作訢。 又叶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叶五剛切,音昂。 《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叶五姦切,音顏。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魚戰切,音彥。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𠱫。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 《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矩』《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𠀤音踽。正方之則也。 《爾雅·釋詁》常也。 《疏》度方有常也。 《玉篇》圓曰規,方曰矩。 《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 《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又《爾雅·釋詁》法也。 《論語》不踰矩。 《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 《註》矩,法制也。 又《增韻》儀也,廉隅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 《註》矩,謂刻識之也。 又《揚子·太𤣥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 《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 《註》地也。 又《周𩩙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 《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又規矩,戎名。 《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又通作萭。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又通作句。 《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 《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 《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
『步』《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𠀤音捕。 《說文》行也。 《書·武成》王朝步自周。 《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 《楚辭·招䰟》步騎羅些。 《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 又《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 《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 《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 《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 又《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 《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 《正義曰》古者八寸爲尺,周尺八尺爲步,則一步六尺四寸。 《史記·秦始皇紀》數以六爲紀,六尺爲步。 《註》索隱曰:《管子》《司馬法》皆云六尺爲步,非獨秦制。 又王制八尺爲步,今以六尺四寸爲步,步之尺數亦不同。 又輦行曰步。 《韻會》世稱輦車曰步輦,謂人荷而行,不駕馬也。 又徐行曰步。 《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 《說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遲。 又促行曰趨,闊行曰步。 《莊子·田子方》步亦步,趨亦趨。 又《任昉·述異記》水際謂之步。上虞縣有石駞步,吳中有瓜步,吳江中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按吳楚閒謂浦爲步,語之訛耳。 《水經注》贛水逕豫章郡北爲津步,步卽水渚也。 《靑箱雜記》嶺南謂村市爲墟,水津爲步。 又《柳宗元·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 《韓愈·孔戣墓誌》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 又《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步。 《疏》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以樂名也。 又人才特出謂之獨步。 《晉書·王坦之傳》江東獨步王文度。 又馬步,謂神爲災害馬者。一曰行神。 《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 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 《周禮·夏官·校人疏》𤣥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又《地官·族師·祭酺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爲步,蓋步與酺字異而音義同也。 又習馬曰步馬。 《左傳·襄二十六年》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 又牽行也。 《禮·曲禮》步路馬必中道。 又行師曰步師。 《左傳·僖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 又行爵曰步爵。 《禮·少儀》未步爵,不嘗羞。 又推歷曰步歷。 《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 《後漢·楊厚傳》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 《陸機·演連珠》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又《律歷》,書名,五星爲五步。見《漢制考》。 又運也,國運曰國步,天運曰天步。 《詩·小雅》國步蔑資。 《又》天步艱難。 又陟大位曰攺步。 《周語》攺玉攺步。 又步驟。 《後漢·曹褒傳》三五步驟,優劣殊軌。 《註》《孝經鉤命決》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宋均註云:步謂德𨺚道用,日月爲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又姓。 《廣韻》晉有步場,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國吳丞相步騭。 又三字姓。 《後魏書》有步六孤氏,後改爲陸氏。 又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爲步氏。 又《北齊書》有步大汗氏。 又百步,溪名。 《廣輿記》在台州臨海縣,一呼惡溪。 又千步,香名。 《任昉·述異記》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聞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種也。《雜貢籍》曰:南郡貢千步香。 又步光,劒名,見《越絕書》。 又步搖,婦人首飾名。見《採蘭雜志》。 《俗書正訛》从𣥂,反止也。从少,非。𣥂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