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伤情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ù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注音 ㄔㄨˋ ㄐ一ㄥˇ ㄕㄤ ㄑ一ㄥˊ
成语简拼 cjs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觸景傷情
成语英文 the sight stirs up one's feelings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他来到这里,触景伤情,已经默然用指头抹了几回眼泪。”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


成语典故

看到景物而引起伤感的情绪。《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触景伤情,思想丈夫,这一夜好生凄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亦作“触物伤情”。《红楼梦》六七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连动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情绪。柳青《创业史》1部8章:“他来到这里,~,已经默然用指头抹了几回眼泪。”△用于情感方面。也作“触景伤怀”、“触景伤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抵、顶:抵~。“羝羊~藩,赢其角”。 碰,撞:~礁。~电。~动。~摸。~发。~犯。~怒。 遇着:接~。~觉(jué)。~目惊心。~角(jiǎo)。~景生情。~类旁通。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忽有所~。

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 情况,状况:~象。~况。年~。 佩服,敬慕:~仰。~慕。 高,大:~行(xíng )。 姓。

古同“影”,影子。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妨碍:无~大体。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得罪:~众。开口~人。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触』

《古今注》音紅。白魚赤尾者曰触。一曰魧。或曰雌者曰白魚,雄者曰触魚。亥集有𩶥字,同。魧,原从角从亢作。  又𩵸,魧字之譌。 《唐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𠀤衝入聲。 《說文》牴也。 《易·大壯》羝羊觸籓。 《前漢·元帝紀》去禮義,觸𠛬法。 《荀子·議兵篇》觸之者角摧。 《揚子·太𤣥經》星辰不相觸。  又《玉篇》據也。 《增韻》污也。  又觸衣。 《本草綱目》褌襠,一名觸衣。  又人名。 《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以師觸。 《註》樂師名。  又姓。 《史記·趙世家》左師觸龍。  又《集韻》昌句切,芻去聲。亦牴也。 《揚雄·羽獵賦》票禽之紲踰,犀兕之牴觸,熊羆之拏攫,虎豹之凌遽。觸叶遽,遽音詎。師古讀。 《集韻》亦作觕。

『景』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警。 《說文》光也。 《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又《爾雅·釋詁》景,大也。 《詩·小雅》以介景福。 《箋》受大福也。  又《詩·小雅》景行行止。 《箋》景,明也。  又《詩·小雅》景行。 《朱傳》大道也。  又《博雅》景景,白也。 《篇海》韶也。  又像也,慕也,仰也。  又《詩·鄘風》景山與京。 《傳》景山,大山。  又山名。 《詩·商頌》景員維河。 《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  又衣也。 《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几,姆加景。 《註》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又風名。 《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又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  又《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𠀤音影。物之隂影也。 《詩·邶風》汎汎其景。 《疏》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 《釋文》景本或作影。 《佩觽》形景爲影,本乎稚川。  又《韻補》叶舉兩切。 《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叶上響。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