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说持家的事。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
谈说持家的事。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
“說”的异体字。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 居住:“可以~焉”。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 姓。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
词尾,同“价”:整天~。成年~。
能够:~勤~俭。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 严格限定:~日。~期。~扣。 消化:~食。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 主意,策略:~策。~谋。 谋划,打算:~划。~议。 姓。
《唐韻》失𤑔切《集韻》《韻會》《正韻》輸𤑔切,𠀤音近刷。 《說文》説,釋也。一曰談説。 《釋名》述也。序述之也。 《廣雅》論也。 《玉篇》言也。 《廣韻》告也。 《增韻》解也,訓也。 又所論之辭也。 《易·咸卦》滕口説也。 又《繫辭》故知死生之説。 《書·益稷》庶頑讒説。 《詩·國風》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史記·老莊申韓傳》韓非作《説難》曰:凡説之難,在知所説之心,可以吾説當之。 《揚子·法言》五經之爲衆説郛。 《文心雕龍》説者,悅也。兌爲口舌,故言咨悅懌。過悅必僞,故舜驚讒説。 又《周易》有《説卦》,孔子十翼之一。 《疏》𨻰説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爲也。 又《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六曰説。 《註》謂以辭責之,如董仲舒救日之祝是也。 又攻説。 《周禮·秋官·庶氏》以攻説禬之。 《註》祈其神求去之也。 又《玉篇》余輟切《唐韻》弋雪切《集韻》《韻會》欲雪切,𠀤音閱。與悅通。 《玉篇》懌也。 《類篇》喜也,樂也,服也。 《易·益卦》民説無疆。 《詩·召南》我心則説。 《周禮·秋官》掌交達萬民之説。 又數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與子成説。 《疏》當與子危難相救,成其軍伍之數。勿得相背,使非理死亡也。 又人名。 《書·說命序》高宗夢得説。 《註》夢得賢相,其名曰説。説,本又作兌。 又姓。 《廣韻》傅説之後。 又《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𠀤音稅。 《玉篇》亦談説也。 《增韻》説誘,謂以言語諭人,使從己也。 《孟子》説大人則藐之。 《史記·蘇秦傳》遊説六國。 又舍也。 《詩·召南》召伯所説。 《左傳·宣十二年》日中而説。 《正韻》與稅駕之稅同。 又《集韻》儒稅切,音芮。亦説也。引《周禮》註:遊觀則施惠以爲説也。聶氏定作此音。 又《正韻》他括切,音脫。 《韻會》捝,亦作説。與脫通。 《易·蒙卦》用説桎梏。 《禮·檀弓》孔子之衞,遇舊館人之喪,使子貢説驂而賻之。 又赦也。 《詩·大雅》彼宜有罪,女覆説之。 《註》音脫。
『家』《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加。 《說文》家居也。 《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 《詩·周南》宜其室家。 《註》家謂一門之內。 又婦謂夫曰家。 《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 《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 《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 《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又天家,天子之稱。 《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又居其地曰家。 《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又著述家。 《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又家人,易卦名。 又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又《集韻》古胡切,音姑。 《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又《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又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又叶古俄切,音歌。 《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又《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又叶古暮切,音固。 《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 《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又𡦼。
『克』《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𠀤音刻。 《說文》肩也。 《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 《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 《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 《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 《論語》克已復禮爲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 《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 《韻會》勝心也。 《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 《集韻》通作剋。 《唐韻》苦得切《集韻》乞得切,𠀤音刻。 《爾雅·釋詁》剋,勝也。 《疏》謂得勝也。 《後漢·桓譚傳》何征不剋。 又《廣韻》剋,已也。 又必也,急也。 又剋期,約定日期也。 《後漢·鍾離意傳》解徒桎梏,與剋期,俱至。 又《讀書通》刻通作剋。 《吳志·賀齊傳》謹以剋心,非但書紳。 又《集韻》剋,殺也。 《正字通》同剋。